起码的智识
起码的智识
果庵
作人要有起码的知识,大学生当然更不可缺。虽然,在中国尽有没有知识的人,也有许多不甚够条件的大学生。
似乎是过激之论,其实是有感之言。试问有几个人真能将中国的语言文字使用得很流畅呢?有几个能读读古书而不感茫然呢?更有几个能通晓一种外国语言,读书阅读不至于扞格不通呢?
这都是一个大学生的起码知识,但实际如何呢?请自己想想看,连作者也可以算在内的。有人说中国的大学校,入学试验即毕业试验,由个人的经历,觉得很不差。入学试题总是难得令人皱眉的,因为不如不足以表示这个学校的“身份”。但只要这次考试派司了,真是一帆风顺,障碍毫无,直到毕业考试,尽管携夹带,限范围,……也是无关宏旨。所以入学题目若拿给毕业生作,我敢断定不会及格。原来一般同学在进了校门之后,好像其天然使命是在学习如何将一件蓝布衫换成西服,如何把恋爱作社交的初步实习,如何把质纯的心换成有政治色彩,如何在为自己将来出路打算而奔走于某一私人之门;如此云云,遂将起码知识也忘在九霄之外了,其专门研究,自更不必提。
我在中大一年的经验,觉得我们同学大部确能向朴质一路走去,低头苦干,不作种种妄行妄想。但是不容讳言的,也有例外,我以为若想自己真能做出一点事业,或被人看重而付以一种工作的话,那还是先从自己的能力上估量,而能力之中,起码的知识,当是最要紧的基础。
(原载1941年9月1日《中大周刊》。许宗褀先生提供。黄恽先生整理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