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老

Published by admin on

谈老

季用

外国是敬老的,总统差不多都在五十几岁以上,表示到这个年龄,经验能力已臻炉火纯青之候,六辔在御,可以得心应手。所以才有四十是生命开始的说法。我们看了将近九十的萧伯纳翁,仍然不断发表他的惊人巨作,年逾花甲的丘吉尔翁,也是虎虎有生气,艾德礼的工党政策眼看垮台了,这位老英雄还在摩拳擦掌,预备再给大英帝国争回太阳不落的光荣,至于胡子已经白了的斯达林,更是老谋深算,在他的掌握中,把持着最近一百年的世界命运。

然而在东方就不大很行。日本有人说“人生四十,犹覥颜视息,无益于人,无益于己,实在不如死去为愈。”斯言也,当然是有所发而然,可是这讽刺的对象一定可以断言是四十以上的老人。虽然孔子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才从心所欲,不逾矩,而在一般“下愚”,恐怕倒是这等年龄更惑,更逾矩,因而也就谈不到真正的“立”。连孔子自家不也说过吗:“及其老也,戒之在得”,“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不足畏还是小事,好像消极的与社会没什么相干,这个贪得可真是中国的致命伤,无论怎么戒,总是不行。对于这一点,我们觉得中国由来所提倡的敬老一事,似有商量之必要。而公务员年龄资格之规定,亦应再加考虑。

你看,“老成持重”究竟是好还是坏?“老奸巨猾”“老朽昏庸”就毫不客气了,“倚老卖老”更使人作三日呕,而“老糊涂”一语殆可以包括一切矣。屠格涅夫“父与子”,痛恨两代的矛盾,我们无论年青与年老,大约总是同情下一代。可是真的到我们有了儿子,还是一样忘记年青时的苦痛,譬如婚姻和思想就永远不能与第二代相融洽。故有人主张一个人必须做日记,不为别的,只为到自己小孩要求上公园而你发脾气不答应时,翻翻日记有“我想到公园去”,就可以释然了。那么,日记也就是还债的根据,使我们消灭了债权人的身份,而成为债务人。

最奇怪的乃是矛盾永远在一个人身上,今日纳妾的就是当年提倡女权运动的急先锋,主张孝为百行先而大印二十四孝图咏又何尝不可以是双手打孔家店的英雄?我所说东方老人之不足为训者主要在此。圣经贤传永远主张敬老者恐亦为了一般人对他们并不衷心敬佩之故罢?我始终相信荀子的话:“苟有之于中者,必不求之于外“,要求敬老,亦即由于对老不敬耳。不但对老不敬,仿佛大家认为有了一把年纪,也便可以休息一下,无须与后辈争一日之短长了,所以马伏波攀鞍上马,矍铄自矜之时,未尝不引起后人的嗤笑,也许就是一句”老不要脸“之类乎?秦汉以来,地方自治人员谓之乡三老,大约也就是今日之土豪劣绅,在我的预想中,老实无用的农民,总免不掉要吃尽他们的苦头。这些人,年龄当不会少于四十岁,“三老五更”有人说就是“三老五叟”呀。

人生的道途是充满了坎坷的,坎坷的由来,多半与老有关。年青的时候被石头绊倒,到后来还是化作石头去拌人,为什么不可以把石头抛在远处去,否则放在河水或泥泞里也还可以垫脚渡人呀。岁尽年增,空长一岁,我在自警,亦以警人。


(原载《申报》1947年12月29日。宋希於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