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浪费

Published by admin on

论浪费

季用

在中国浪费是必需的,与在他国,不大相同。美国人讲究效率,餐馆要“自助”,电车买票,糖果店买食品,以及其他一切可以拿一只角子或五分镍币就代替一个活人管理的事,总以省下活人的力量为主,他们并不是省下人力去吃喝玩乐,消磨无聊的时光,而是有更大更重的工作要人去作。但在中国,这便行不通,中国缺少的是机器,而有余的是人力。人力一旦被机器代替,便会丢了饭碗,以致啼饥号寒,更进一步是造反,作强盗。所以,当初外国鬼子想在中国造铁道,中国的御史老爷们就弹章交上,认为这是使人民失业造成乱子的根源,万万要不得的东西,同治初年英人所造的淞沪铁路,竟因此而停车,由中国政府以二十多万两银子收买,沉在海湾里。

你能说这事顽固吗?前清真的因铁路的纷争而亡了江山,八国联军真的由京津铁路浩浩荡荡杀进北京,就是七七抗战之先,一条北宁路也还是日本人运兵的大动脉,像这样的铁道,有时简直使人感到“有不如无!”至于军阀时代的内战,完全是铁路沿线百姓遭殃,还不在话下。铁路是如此,再看所谓政府机关,自从前清末年,就闹着裁撤冗员,至今几已百年,冗员还是裁也裁不尽,去冬行政院甚至分配了数目,命各机关照裁,实在这个办法我觉得也该考虑,盖中国的人才虽不多,庸才却是不少,这些人好容易在大小机关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了一碗饭吃,一旦裁下来,试问又添了多少啼饥号寒之人?——即使什么什么计划有日实现,恐此辈只会等因奉此或是伏案抄写的“灾官”们也无所用之,因此,就连带了多少种事物不能骤然改革,公文旅行,不能减少几个弯子和站头,尽行拟稿核办,不能少几个“层峰”,公务机关不能不少订几份报,以供此笔无聊消遣,同时也就不能不多雇茶房,以供侍应,而资官派,至于纸烟茶水,……等等开销,更是附带的繁荣。假令真的澈底维新,你看要牵涉到多少人?这一个不安可是比每月多支出若干政费或公事耽误若干时间损失大得多,“谋国者不可不慎!“古人云,两害相衡取其轻,所以我们不妨说,在中国社会上,办事浪费为第一,效率为失计,不信你看,因为打到了专门浪费人力时间的舞厅,便会惹起那么大的纠纷,呜呼,浪费岂能随便禁止哉!

抑尤甚者,不主张浪费的人,有时觉得非常对,至少对自己不会有何害处,然而也就会有例外,近读“梁燕孙年谱,”宣统元年条,记袁世凯因与摄政王不协,被罢黜,因而连带影响到其同党邮传部尚书陈璧,文云:

“不久,御史谢远涵即奏参邮传部尚书陈璧多款,牵连及先生并部员多人,(先生指梁燕孙,时为铁路总局局长)盖受某当道之指,兼承不满意于邮传部者之嘱托而为之也。时某当道欲倒陈以孤袁之势,兼为旧督办铁路之某公报复,(指盛宣怀)得此大喜,拟旨命大学士孙家鼎那相查办,二人颇了解一切内容,且澈查账目,弊窦毫无所得,将据实复奏,会袁项城罢政,又陈尚书以崇陵工程及摄政王府第两事,失隆裕太后及摄政王之欢,【原注:陈尚书历办大工程,以精核著称,故旨派充崇陵工程大臣,向例此类大工,只三成左右到工,余皆以赂当道及分肥,陈尚书与同派二大臣会商估计款数,其二人估一千二百万两,陈自负内行云:‘我切实从事,七百万两即可敷用。’二人默然,遂罢议。未数日,奉旨‘陈璧毋庸充崇陵大臣!’闻有人以蜚语上闻,谓‘大行皇帝(光绪)苦了一世,到安葬的时候,陈璧还要刻薄他!’隆裕(光绪之后)闻之,椎心刺骨,非革陈旨不可,这摄政王欲觅地兴建府第,有人故意告以邮传部衙署地方之佳,而陈尚书意又不舍,摄政王大怒,二者交集,而孙那二人虽欲不入陈之罪而不可得矣!】因文致其罪,奏上陈尚书交部议处革职,部员降革有差。……”

陈璧想不浪费,结果不但自己丢官,同僚也因之倒霉,岂不是殷鉴不远?由是知道,也许平常我们见了官吏就骂他贪污,可能是冤枉了人,至少在动机上不是完全个人要如此,而必有“非如此不可”的原因在焉;既是这样,浪费二字,在中国岂不就是效率,而效率也者,又岂不就是浪费? 这自然是谬论,请原谅。(编者按:美水利工程专家塔德来华监督黄河复堤工程时,余会问渠何不兴筑轻便铁道,以期节省时间。塔氏正色曰:此种工程,人力以愈浪费愈佳。盖为工赈计,诚欲受赈者之多多益善也。余闻之慨然,而塔氏乃睨余大笑。)


(原载《申报》1948年3月6日。宋希於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