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物的宝库
苏州——文物的宝库
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纪庸
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人,常常以为只要长安、洛阳,才是中国历史文物最多的地方。因此总是心向往之。在苏州住久了,学习了本地的历史,接触到无数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才知道苏州也是个文物宝库,我们深以在苏州居住、学习、工作而自豪。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吴国冶铁业已经发达,前两年,复旦大学胡厚宣及古史学专家顾颉刚先生,曾到相门(应称匠门)外,调查干将冶铁遗址,据说很有可能那儿是古代冶铁中心之一,并且,发现了相当多的墓群,论形制可能是汉墓,最近本市已利用本地铁矿用土法炼铁,这更证明古代此地冶铁业发达的可能性。后来,在虎丘剑池下又发现了吴王阖闾的墓门,如果将来发掘一下,必有惊人宝藏,或者专诸之剑,并非妄谈。
由这个线索上推,就可以证明泰伯南逃的故事不是虚构。(镇江附近已有西周贵族墓葬)所以市郊也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很多陶片。
秦汉隋唐以来,这里的生产愈来愈发展,特别到宋朝之后,苏州已能有天堂的称号了,因此遗下的文物更是不胜枚举。拿我住的附近来说,定慧寺双塔就是北宋的建筑物,并有宋人题名,百狮子桥,桥栏上模糊不清的狮子浮雕,也很有可能是宋朝的。平江图、天文图、地理图,更是蜚声全世界的宝物。虎丘塔、剑池题名,无一不是宋人遗迹;若干手工业工艺品:雕玉、缂丝、刺绣、铜器、木器,从北宋时已经驰名全国,所以宋徽宗才要在这里设置应奉局,狠狠地剥削,以满足他的贪欲。今天各大园林中的山石,恐怕还有不少“花石纲”中所遗呢。
时至明清,吴中人文甲于全国,光拿资本主义萌芽来说,这里也是典型地产生了葛贤五人墓,机房殿里的叫歇碑,广济桥的踹坊罢工碑,已经引起全国史学界的注意,如果继续发掘,还会有更多东西。只要我们能够发动群众,让群众认识文物的重要性,宝物会源源不绝的出现。至于金石、文艺著述、收藏鉴赏之风,历四百年一直不衰,那些遗存下来的东西,就没有法子计数。
可是若没有我们的党和政府,这些丰富的遗产,几乎就要在反动政府统治下沦丧无余了。试看留园在修理以前的照片吧!试看摇摇欲坠的虎丘塔吧!试看凌乱毁损的玄妙观吧!试看日益困顿无力谋生的手工艺艺人吧!然而他们今天又是什么样子?他们是怎样得到新生的?由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中,我们应该得到深刻的教育。既是我们的政府已经将为人民所创造的宝物还给了人民,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就必需时时刻刻体会我们祖先的辛勤创造品,我们应该象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这些文物,要和毁坏文物的人作斗争;要教育他们,揭发他们,阻止他们;同时,我们更要不断地研究这些遗产,肯定和宣传其巨大价值,使人人都愿意保护它,并发掘它。不要再发生在平江路石刻上涂石灰,用墓碑作厕所垫脚石的坏事,那才不致成为徒然的“感慨系之”。
当前,我提出一个更迫切的希望,就是赶快由有关机关组织一个文物普查队,作系统的调查记录工作,把我们的家产摸摸底。
(原载1957年4月《新苏州报》。黄恽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