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由来

纪庸先生是我的祖父;我却是在近年才开始认识他的。

祖父在我出生前就已经去世,我口中既未叫过“爷爷”,心中也没有爷爷的概念,好像我们家没有设“爷爷”这个职位似的。没有人给我完整地讲过爷爷的故事,只隐约记得儿时祖母和父亲间或吟诵爷爷的诗词。中学时候的一天,听父母说爷爷“平反”了,却也没有下文。作实知道爷爷是投湖自尽的,好像已是上大学时的事了。那时心中自然惊诧,还有些埋怨爷爷没有象侯宝林那样“坚持住”,让奶奶守了几十年的寡。自从数年前我移居海外,“爷爷”就更渺远了。

直到两年多前的一天,父亲说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纪庸之死》。我在忙禄中也未留意。一年后父亲再次提醒我,我才终于到网上找到那篇文章。震惊,愤怒,悲楚。擦干眼泪后,我彻夜阅读所有能在网上搜索到的关于纪庸的文章。站到我眼前的是一位学识渊博、诚挚热情、耿直而天真的知识分子,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他的品格令我钦敬;他的成就令我惊叹;他的际遇令我扼腕。

人近中年,我终于开始认识爷爷。

感谢《纪庸之死》的作者黄恽先生。感谢Internet。

一代散文家,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后代竟长期不知其何许人,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原因似乎是明了的:“历史污点”――他曾在日据时期的南京政府供职……我自然理解,在我那已被意识形态浸透的祖国,这仍然是不被接收的。但我相信总有“主义”为人性所替代的一天,总有世人能够将心比心地看待纪庸先生的一天。

成就被埋没还不是最大的悲剧。经历了上世纪中国接踵而至的变乱,纪庸先生几乎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总算捱到他寄予厚望的新中国,却最终遭害于五十年代那个阴险的“阳谋”。我们在感慨之余,只能庆幸他因此“躲过”了更加颠倒黑白的“文革”。我知道怨恨当权者或是那些迫害过他的人并无意义,他是那个扭曲的时代的牺牲品。但我真是遗憾。我遗憾他从未有足够的时间和自由挥洒他的才华;我遗憾他的成就大部散落;我遗憾当今的国人无从欣赏他的作品;我更遗憾无缘与祖父谋面交谈。

于是我与妻子筹划制作了《纪念纪庸》网站。我是从Internet开始认知祖父的;就让我再利用Internet纪念祖父。我要用这个网站搜集纪庸先生的作品;我要用这个网站发布纪念他的文章;我要用这个网站向在天上的祖父大声说:

“爷爷,我为你骄傲!”

雨文于2007年1月8日纪庸先生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