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苏州市民运动

Published by admin on

明末苏州市民运动

纪庸

本文系统地叙述了明代万历以后至明亡(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中叶)约一百年间苏州地区的市民运动,并加以分析,从而进一步论证这一地区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概括地分析这个地区在资本主义生产萌芽时期各市民阶层的情况,按照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所指出,市民阶层有平民反对派,中等阶级反对派,阀阅之家,我国也不例外。组成平民反对派的主要是手工业工人,流民无产者等,组成中等阶级反对派的是商人,工场主和知识分子(生员)等,这两派都反对封建剥削,因而常常发动市民反抗运动,不过在运动中,随着他们的阶级性,态度各不相同,至于城市阀阅之家是乡绅,他们是革命的对象。

第二部分叙述了万历以后因封建剥削加剧而来到的市民运动高涨,这是和十七世纪江南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自从成化正德以来,由生员们发动的反宦官斗争、反乡绅斗争,成为大规模市民运动的前提,万历十五年以后,这些运动日益波澜壮阔,终于到万历29年(1601年)发生了以织工葛成为首的抗税大暴动,在工人们参加之下,运动达到了一个新的场面:比较有组织、有纪律,斗争很顽强,并且领导人物表现了大公无私,不怕牺牲,葛成成了一面旗帜,以后有许多次市民运动提出以学葛成为口号,在苏州、昆山、松江等处,都曾有过反乡绅反贪官的激烈斗争。这些斗争,取得一定的胜利,当时由中下级官僚及知识分子组成的东林党,由于本身代表着工商业者的利益,对斗争有一定程度的同情。

第三部分叙述了天启崇祯以来市民运动的继续发展。由于代表皇权的魏忠贤阉党集团对东南地区的加意搜刮曾激起苏州机户的罢织,天启六年(1626)同情地方人民反抗的官僚周顺昌遭受东厂逮捕,苏州市民以颜佩韦为首,群起反抗,这就是有名的五人仗义暴动,虽然五位首领壮烈牺牲,可是从此阉党不敢南下。

历天启至崇祯,阉党下台,知识分子曾再一次组织政党——复社,从事政治活动,他们跟人民的结合比东林更密切些。崇祯末年,农民起义如火燎原,苏州市民反抗大乡绅、贪官以及农民反抗地主,抢粮食的运动有合流之势,由于清兵侵入,阶级矛盾转化为种族矛盾了。

第四部分叙述了清兵南侵后市民们的坚决抗战,可是大地主、大官僚们畏惧群众力量,投降敌人,使反抗遭受破坏,这可以说是市民运动的余波。

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从市民运动的特色上(包括暴发地点,革命要求,斗争组织等)论述了这一时期市民运动与农民起义不同之点及其局限性,特别分析了城市中等阶级反对派知识分子的两面性。也论述了市民运动怎样受到摧残压抑。从这些理论里,不但进一步证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客观情况,也可以看出研究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


(原载1956年12月29日《江苏师院》(科学讨论会部分论文摘要)。黄恽先生提供)


纪英楠注:

后来写成了一本小册子,交人民出版社,出版社已排版,并付了稿费;但这时父亲被打成右派,父亲将此事告知出版社并退回了全部稿费,书当然未能出版。父亲平反后,我写信给出版社问能否出版,得到答复是他们还记得作者和这本书以及事情经过,但已排版的原书已和许多其他的书被造反派付之一炬,因此表示歉意。我现在保存了母亲手抄的书稿,大约4万或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