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赖哲学

Published by admin on

无赖哲学

季庸

有一个时期,上海人到外面买菜都要用带有铁丝笼的篮子,后来就发明了线织的网袋。原因是有些瘪三专门抢了小菜,先在上面抹上一把鼻涕或粘痰,于是你虽追及,也不屑于要了,他就扬长而去,对于大饼油条一类点心,执行此法尤力。

其实这是古已有之,我记得贤如蔺相如,就用这方法打消了秦皇帝的野心,你要璧吗?我砸了他也不能给你!这一派发展成为后来的坚壁清野之术,乃是最正当且最光荣的使用方式。

还有一派就是传统的三不和之一——前后任、大小妻……等所常用的。古时有旧令尹之政告之新令尹的“美谈”,可见不告是当然,告乃是例外,在今人认为是瘟生的。

先是不告还不要紧,继之而来的是拆烂污。中国人的议论里是把邱吉尔翩然退出唐宁街,一清如水的交代给艾德礼当作好的政治风度,可是在中国人的心坎里却认为是最不漂亮的手法,凭这时候不捞他一下,更待何时!

自古豪杰本来常属之比瘪三高一等的流氓,我们不能说流氓就坏,那是因为念书念呆了。吴梅村、钱牧斋、李煜、李璟都是读书太多才坏了,这是尽人皆知的;而刘邦对于太公之被烹,正巧妙的应用了瘪三战术,于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争天下时这种干法自然很够意思,世家子出身的项少爷就吃不消;可是若无限制的用到天下已平之后,那就非糟不行。中国人的竞争常是以破坏别人为自己的建设,至少,我若不能建设,你也不用显神通,俗语谓之“看颜色”云云,这颜色的亏,其实还是老百姓吃了。■


(原载上海《申报》1947年12月12日,第9版“自由谈”。黄任鹏、宋希於先生提供。宋希於先生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