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运动与增产运动

Published by admin on

文化运动与增产运动

纪果厂

文化运动是精神的,而增产运动是物质的,我们现在处在物质困难的时代,不但要以物质创造物质,更要以精神创造物质,所以文化运动与增产运动,是应当表里为用的。

怎么样用精神创造物质,第一,要有艰苦卓绝发扬民族力量的信念。中华民族不但在文化上过去曾有过光荣的历史,即在物质方面,我们也是光芒万丈的。汉唐之对于西突厥,秦汉之对于匈奴,都曾经用极大的力量去征服,去建设。我们想起来西域是多么远的地方,达哈拉吗康沙漠是如何难于渡过的不毛之地,有谁愿意到那里去发展去谋生呢?自宋以来,可以说是完全放弃的。清朝虽然征服了准葛尔,然也只是拿他作为中国的西伯利亚,除去犯罪遣戍以外,是不会有人去的。但是我们翻翻近代考古学史,由于斯坦因、斯文哈丁诸人的考查发掘,吐鲁番的故域,和阗的废墟,都发现了,从残存的遗物上可以测知汉唐两代和西方的交通是如何的频繁,中国的商队人民往那里去的是如何的多,骑了骆驼和马的人们往来奔驰于陕西新疆间的驿路上一天不知有多少,大约总不会像现在这样冷漠艰辛。虽然也有诗人咏着“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句子,但究竟是感情上的,而事实则一些有志的男儿还是以张骞班定远自期的居多,我们若把人口的比额来计算,似乎那时候大可不必向外作如此发展,但是他们却不但土地是开发了,文化是传布了,就是西域的植物种子也大量的输入中国来,我们现在吃的西瓜,胡椒,石榴,蒲桃,苜蓿……还是要感谢二千年前的先哲,没有他们往西域带来这些品种,也许到现在中土还是没有的,在唐代长安市上充满了西域胡人,一如西域之充满中国人,西域的美术宗教食品用具都传来中国。我曾写过许多文字讲这事实很惭愧,连我们现在每天所吃的烧饼也还是那时的胡风,所谓胡饼是也。可是我们除去把古人用尽力量在外面弄来的产业与文化渐渐放弃丧失以外,又作了什么事呢?我们的增产大约只是到指定地点去植树罢了,而许多天然林木却正以种种姿态被摧残着。我们要觉悟,文化不能向外发展者,就是极不争气的民族,不但不能增产,连粮产也不敢保。所以我们以为要想真的增产,必须认清过去,把昔日的光荣和勇气决心重新拿出,全民族作一个整个的运动,不是枝枝节节可以做出成绩的。

第二,有减低物质欲望的自觉,才能有利他的创造。张骞傅介子班超,挺身奋斗,岂全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吗,我想一定另有更伟大的利他心在。可惜这种利他的精神,愈到近代愈减低了。到今日则贪官污吏,充斥各处,他们的信念,乃是在别人的血汗上建设自己的幸福,别人的生产无条件的供他们享受,社会没有制裁,国家不能严法,自私心弥漫了每个人的思想,像这样是无论如何谈不到增产的。最近政府已决心刷新政治了,被物质欲望蒙蔽了良心的人应该赶快醒觉,人类创造力总是有的,不能利人,便是利己,放下利己,定可利人,精神的享受要求要高,物质的享受要求要低,物质的要求愈高,利己心倾向愈大,精神要求愈高,为人的创造愈努力。过去曾有人说,奢侈是文明之母,这话很有语病。盖此所谓奢侈,当指整个民族的享受,而不是指着几个特殊阶级的榨取,在全民族都没有达到享受的时候,我们的吃苦是当然的,是光荣的,必须人人有了这样的觉悟,才能放弃了损人利己的投机事业,压榨手段,而把全副力量用在增产上。

张文襄公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话是不对的。体和用乃是一致的,不能分开。有了某种思想,自然有某种生活方式,譬如近代科学生产,实在乃是发生于科学思想,即可为证。如是,我们的增产运动,也必有与之一致的文化思想运动,才能表里一致,收以臂指手之功。


(原载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三月三十日《中华日报》。赵国忠先生提供,黄恽先生录入)

(又见《江苏日报·新地》1944年4月1日。宋希於先生提供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