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现行中学学制刍议

Published by admin on

改革现行中学学制刍议

潜之

现行中学学制,系民国十一年十一月公布,由四年中学,改为三三制初高两级中学。但此事之动议,实远在民八全国教育联席会议,历三届之研究,始成定案。及民国十七年北伐后,大学院公布学制系统,仍与前同。唯于学制系统说明中,改为根据本国实情,适应民生需要,增高教育效率各条,(原文为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国民经济力等。)相沿至今,未曾稍易。

查教育系统说明中所标各条,实为不刊之论。我国历史地理,皆有其特殊性,而近百年来,在国际地位上,所处尤为特殊,然则所谓根据本国实情者,讵容非议?第三三制中学办法,实抄自美国,在美国或属适合国情,在中国实有未必。何以言之?中国自受帝国主义者侵略以来,国贫民弱,经济能力,日见减退,农村破产,尤为不可隐讳之事实,今将四年中学,增为六年,无形中使其负担更为加重。若谓三年初中,亦可告一段落,然揆之事实,初中毕业,可谓毫无独立谋生之能力。此不但在国情上难言适合,即以增高效率,切合民生需要各点观之,亦可谓瑕疵孔多。谓予不信,请测验今日之中学毕业生程度,(连高中在内)果较昔之四年制学生为优乎,为劣乎?略具社会经验之人,不难立加回答。倘以为初中毕业,可以升入职业学校或师范学校,而此三年初中无形已为人民加多担负。盖照旧制,小学毕业,即可升入职业学校,尤以师范学校,当时即可享受公费待遇。今增此三年,在学识上未见有何长进,在经济上实已痛感拮据。抑且除此之外,更有数害:一、高级中学,实相当于旧日之大学预科,故学制改后,大学预科即行停设。然证以历年各大学招生及毕业成绩,高中学生实不逮大学预科远甚,盖大学之设备人才,远较高中为优,以因利乘便之势,收培植根基之功,此法诚为美善。更以有志升学者,始考入预科,其不拟升学者,尽可另图他就,则虽大学数量较少,按之目前,似尚可以应付。盖贵质不贵量,造就一人才即收一人才之用,实较粗制滥造徒蠹(此字不清楚)社会者为有益也。二、高中毕业学生,以受教既未精淳,饿恶习反多沾染,不能考入大学者,辄流为高等游民,浪荡堕落,无所不至。晚近社会之不安,受害于此辈者谅亦不尠。三、国家教育经费,无时不感难困,与其设若干高中,不如集中力量,充实小学及一般中等学校,转可获得实效。此为荦荦大者,余不备述。

根据上述种种原因,鄙见以为中等学制不如仍改为四年制,而将大学预科加以恢复。夫美国国民经济力富裕,故中学可分Senior Junior两级。在美国,只入初中者恐极少见。我国国民之生活,自不能与美国相比拟,徒袭形式,标以佳名,颇觉无谓。今小学已缩短一年(旧制七年),中学更减其二年,俾一般国民,均可有完全中学毕业之程度;若欲毕业获得职业,应于小学后即入职业学校或师范,而此种学校,不妨延长其年限,以充实其作事能力。在昔师范学校有预科一年,亦即此意。否则不愿升学而家计不生问题者,得为常识充足之良好公民,若拟加深造,迳可投考大学预科。大学预科,有如日本之高等学校,设备人才,务求充实。昔日之设高中,当局意见,未必不以之为专门预备升学阶段,然以窳陋之设施,凋落之人才,何堪负此职责?盖事实上只有初中教师兼任高中,并无大学教授降为中学教师之例,于是举鼎绝膑,风潮日起,于此有焉。事变以还,人才之分散缺乏,又与昔日不侔。二十年之内,元气难言恢复,教育既以适应国势为本,则改革尤不容缓。夫今之大学,人才固亦未见充实,然衡之中学,究有上下床之别,笔者在中央大学调查结果,该校所办补习班先修班之学生,成绩颇优于一般高中毕业生,此项先修班,实即相当过去之预科者。是无他,人才设备之利便使然耳。又且在大学附设预科,其经费终较单独开办之高中为省,此准以国库情形,又属切要之图矣。说者或以大学不能容纳偌许希望升学之学生为言,予谓即过去高中毕业生,亦未见人人能考入大学,与其令许多高中学生走投无路,何如减少之为愈乎?况高中毕业生以自视甚高,每造成“低昂苦不就”之局,故不能升学者或觅一私立大学,以遂其纨绔式之虚荣心,或竟浪荡此生,不事正业。今中学既改四年,则直可视为初中之延长,苟不升学,或理农,或就社会上一般职业,均不致因自恃而失败,此又在心理上可以改革积习,且直接影响于社会善良秩序者也。于事变前教部曾有六年高中五年完成之计划,并委北平师大附中实验,未有结果,猝遭战乱。然鄙意此种试验根本不易有好成绩,今日中学学生,不苦于课程之浅,而窘于科目之繁。不窥门径,未涉藩篱,徒有多学之名,转生纷歧之弊。先哲有云,目不两视而明,耳不两听而聪,以青青子衿,欲其博通百科,蔚为大成,不其傎(此字不清楚,大抵如此)?六载时光犹虞不给,缩为五年,尤属妄议。总之,六年制中学,终非中国所需要,爰不揣谫,更贡其愚,邦人君子,苟以为有刍荛之献,敢请进而讨论之。

(卅一年十二月卅日《中报》)转载于《真知学报》1943年3卷1期


(黄恽先生录入。文韬先生提供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