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中的一个“中型”刊物
我理想中的一个“中型”刊物
果轩
三四年以来,中国的杂志显然有了极大的进步,这不能不说是文化事业发展现象之一。廿年以前,我们所读的刊物总是那几本老旧的东西,《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是每个图书馆唯一的长期刊物。虽然像《语丝》《奔流》《新女性》《一般》一类的东西也曾占据过杂志架子的一角,然而总是那么单单薄薄地不敢让人相信他有多大寿命。何况无论哪种东西都脱期太甚,非到草长莺飞的三月看不到新年特大号,算起来一切事实都成了明日黄花,实在使阅读的人感到扫兴!一二八事变以后,忽然刺激起综合刊物的流行来,那原因无非第一,老牌东方之倒塌。第二,人们感到时代知识的需要。像《申报月刊》,《新中华》,都是此时创刊的,而且立即获得广大的读者,同时文艺刊物也渐渐抬头,这可以以《现代》及《文学》为代表。直至廿二三年夏秋之际杂志的发展恐已达最高潮,这时各书店都以办杂志为自己的门面事业,于是纷纷从内容定价准期出版各方面竞争,光怪陆离,使人目骇神迷。
一二年来杂志渐向结实,有主张,不出空投支票一方面作去,使阅读的人大体可以得到预期的知识,我们自不能不表示相当的满意与骄傲。只是,这不过事业的刚一开端,我们希望着更多的进步,和更深刻的充实。据说在美国一国所出版的普通杂志(Popular magazine)就有九十种之多,而每期销数的统计共达三千五百万份,这不能不使后进如我们者,舌挢不下!我们虽不能一蹴而几于金元帝国的地步,但我们总该知道我们还须要如何的努力吧。
我觉得我们所缺少的正是这种普通的“通俗”杂志。一个杂志若使他低级趣味是很容易的,若想办到真正的通俗却很难。因为第一,不能俯就一般人的谬误心理而思有以提高他们的趣味;第二,这种具有Promotion功效的文章又须极端趣味化,使读到的人皆于不知不觉之中受了感动。在西洋和日本写通俗文学都可称为专家的,但是在中国则很少有人瞧得起。以近日出版界趋向说,颇有些书局肯于出版成套的通俗学术丛书,然以我看来,任中国农工大众看这些东西仍不免要望望然去之。至专门以通俗为号召的杂志,则始终未有。《申报》本年起发刊通俗读物编刊社所主持的《通俗讲座》,然太偏于名人故事一类,似乎范围太狭,而且笔墨也有许多只管通俗而忘掉趣味二字的。《北平实报》自八月一号起亦发刊《通俗教育》,内容与《申报》差不多,亦由同一机关主持,不过我以为由新闻纸来负担这使命固是极好办法之一,然单行杂志究不可废,因为新闻纸不能留出多大地盘让这刊物充分发展,且如《申报》定价之昂,又绝对不能普及于一般民众也。所谓那些综合性的杂志,固然有许多人称他为一般读物,然以其分布情状说,实不出知识阶级之手。且其内容程度,甚至初中毕业生都难于索解,例如《东方杂志》里面的文字,学院气味之浓,使人望而头疼。《新中华》虽较活泼,近来亦不见精彩,好像只有《世界知识》和《申报周刊》有时尚够得上理想标准。(例如《世界知识》的《国际形势图解》和《申报》的各处通讯都很好。至于前者瞭望台一栏的文章有时就太形式化,几个口头术语来回扯,殊无多大意味。)但是他们的内容又过于单纯。譬如科学界的新知,和文艺等就太少。还有在现代印刷术日渐进步之下,画报是应该大大利用的,尤其是为一般人看的东西,画报有时会作文字以外的工作。即如《东方杂志》,内容虽极沉闷,而画报则活泼有趣,恐国内一般刊物(图画刊物除外)无出其右。这固然是因了商务拥有广大资本和新颖机器的关系,然如《新中华》又何尝不是影写版呢?
专门学术之趣味化,大众化,在西洋杂志中认为顶重要的一件事。例如美国之所谓新闻消化的刊物(如Literary Digest)除去新闻以外,也有作着别样科学的系统的演述,把他用极流畅的文体和有趣的叙述法描出,以适于普通人的阅读。在我们中国与此仿佛的刊物还很少,大约“新闻消化”各综合刊物都有,如《时事月报》且专以此为目的;至学术消化则直付缺如。我们看到许多综合杂志上偶尔刊载一篇极专门的东西,与它的固有体例十分不调和,(例如《驳明成祖生母为碽妃说》与谈走私的文章并列,我就觉得不大顺眼。)在为知识高一点的人办的刊物还可以,若是为大众阅诵就绝对不允许。西洋有许多科学家都肯写些通俗的科学谈话,全无派头,一团和气,此最为中国大学教授所当取法。一二年前科学小品盛行一时,这是颇可喜爱的一种体裁,可惜我们的民众知识水准太低,或者仍然不能了解,无已,就得借重于图解。《科学画报》是一个崭新的刊物,历史不长,而能应用种种方法把科学弄得很有趣,我想一个通俗读物这一栏是绝不能少的了。
所谓杂志文笔调,这是林语堂氏最近提倡最力的,按说,写杂志文字与其他文字情趣风格的确不同。这个得如话家常,娓娓动听,休要板面孔,休要拿架子,你得有一种力量叫读者手不释卷,不要看上两三行就要抛开去。这说来很容易,然作起来也极难,由博返约,深入浅出,是作此种文字不可少的条件;所谓通俗者,不是其人通俗就可,往往一篇极浅显的文章,却包涵了深刻的哲理,那岂是率尔操觚的人所能做到的呢?然这在我们中国就难,杂志既名曰通俗,则有身份之士,必不肯写文,于是东拼西凑,直至使这杂志毫无精彩以至停刊而至。我们中国有学问的人老是与民众隔得那么远,此最无办法之事也。
我姑且设计一下我理想中的中型通俗刊物吧!
板式——中型板式,太大携带不便。
刊期——半月刊或周刊。因为月刊隔离太长。使阅者不耐久等。且新闻千变万化,月刊绝难适应。
价格——顶高每年二元。
内容——
- 新闻消化 要避免生硬的术语,要避免形式化,你不会像讲故事一样讲国际新闻吗?
- 趣味讲座 这里专以趣味的立场讲一些专门学术的道理。深如哲学大道,浅如吸烟吃茶,凡在生活范围之内,无不可讲,但千万勿拿架子。
- 民族历史 这个专门收容有刺激性的抗敌御侮故事,不论古今中外皆可。
- 时事图解 从先《大众生活》现在《世界知识》皆有此栏,大可取法。
- 科学故事和图解 包括科学小品和图解。
- 文艺 至少要有一篇小说和诗歌。
- 画报 每期至少八面,其编法大致如《东方》。
- 每期页数约在百页上下。
这个理想并不算太高的,我希望能有这么一种东西出来,他的销路立刻打破十万,则在社会上一定会起很大的作用了。
(原载1936年9月《文化建设》第二卷第十二期,“理想中的杂志”征文。黄恽先生提供)
感谢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提供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