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三)

Published by admin on

回忆父亲(三)

纪英楠

大概是1946或1947年,父亲应聘去上海中国女中教书,母亲和我及妹妹仍在南京。一天,应该是星期日,因为我在家里没有上学。院门没关,有一个人进了院直接来到屋门口,说道:“请问纪老先生在家吗?”来人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老者,衣着朴素、戴眼镜、一头花白的短发,腋下夹着一本厚厚的精装书。母亲问他有什么事,他说向纪老先生请教一些问题,说着自己进了屋,母亲只好请他坐下,他说读过纪先生一些文章,很佩服纪老先生的学问,所以特来登门求教。我看他放在桌上的书,原来是一本铅印的四书五经合集,书比较厚,应该包括一些注疏。母亲告诉他,父亲现在上海教读,假日才能回来;他显得很失望,迟疑了一下,站起来说:“我先告辞了,请告诉纪老先生我来过,改日我再来请教。”母亲问他怎样称呼,他说:“我姓徐,双人徐,名念兹。”说着用手比划着要写下来,并向桌上寻觅,当时桌上没有纸笔,母亲说“是念兹在兹的念兹吧,我记住了,一定告诉他。”这位老先生连说:“好的好的”,一面向母亲点头说:“真是书香门第,儿媳也这么有学问!”母亲一面逊谢一面告诉他:“我是他妻子,不是儿媳。”他显得很吃惊,站住脚步说:“请问纪老先生多大年纪?”母亲说:“您太客气了,他还不到四十岁,书没有您读得多,下次来时向您请教吧。”母亲送他出去时,我看到他不住地摇头,可能是没想到“纪老先生”这样年轻吧。以后他没再来,也许再来时我们已迁往苏州,无缘再遇了。

2018年8月 Kingston


附注:“念兹在兹”出自《书经》大禹谟,念,思念;兹,此、这(件事)。意思是总在想着某件事。后来引用时,常加一句,成为“念兹在兹,无时或忘”,意思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