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魔术——金木水火土(史学讲座)
历史的魔术——金木水火土(史学讲座)
纪庸
一
我们常常听那些走江湖的魔术家,在变戏法的当儿,口中念念有词:“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然后拍的一记,要变的戏法就呈献在我们眼前了,好似那金木水火土五个字,真有无穷的魔力,会无中生有一般。除了玩戏法的,还有那些算命卜卦的人,也是句句离不开这五个字的,什么“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火克金,金克木……”,天花乱坠,让我们莫名其妙。可是没有知识的老太太、老头子,却把他们的话信奉得如同金科玉律;就是那些军阀官僚,刮足了地皮,为了预先知道自己还有几年红运,也把大量的钞票送给这些“赛诸葛”“知机子”“细批八字”“善观气色”之流。江湖术士,虽然流落到街头摆摊子,可是他们的一套哲学,却在社会上具有很大的潜力。若是回顾到二千年前,这些人就得算了不起的学者、专家,要在政府里作大官的。因为他们在政治上学术上都占着支配地位,我们的历史就深深受了影响了。
这种迷信的说法,其实在起始倒是反迷信的。古代人的思想,把万物的创造者归之于天,而人类的由来,则是祖先,祖先亦是天所降生,故对天与祖宗,全有极盛大而繁杂的祭典。后来人类的知识渐渐进步,觉得万事万物,有把他分类综合的必要,于是好像化学家之发现各种原素,他们也把宇宙间万物分成五种本质,即是:金木水火土,这当然只是用眼观察的结果,而不是像现代化学家那么,经过许多实验而来,所以是极概括,极笼统的。不但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如此,希腊和印度的古代思想家也有相似的说法,希腊哲学家恩披多克列士(Empedocles)说构成宇宙的原素有四:地、气、水、火。印度的胜宗(在佛教之前的思想宗派)以地、水、风、火,为“极微”,乃形成万物之根。这都可以说是今日化学元素说的起源,而是科学的最早形态。可惜我们中国人竟把他搬到人事的应用上,弄得支离破碎,穿凿附会,成为迷信的大本营,真是学术上的不幸。这金木水火土,叫做“五行”,战国时已经有了,据说,连孟子也是讲这一套的,不过我们在孟子的书里看不到罢了。和孟子同时的齐国人邹衍,对于这个学说特别有研究。大约齐国、鲁国、(在今山东)和燕国、赵国(今河北),因为邻近渤海黄海,往远处望去,迷茫一片,容易惹起幻想,故这些国中,在战国末期,出了不少的“方士”,所谓方士,就和今日的道士、算命者差不多,他们说海外有神仙,住在仙岛上,神仙有仙丹妙药,吃下去能够长生不老,于是很多侯王皇帝都要他们去求仙药,他们便骗了不少的钱,有点还作了官。邹衍虽不是方士,也许其思想的路线,和他们相近似,他曾发表他的极度幻想学说,一位中国的地域并不能算大,不过是九州中之一州,名字叫神州,全世界像这样的州共有九个,外面环着大海,如此一来,中国便 只有全世界的八十一分之一了。因他这种说法太离奇,大家称他为“谈天衍”,意思就是讲他胡吹。其实这地理上的幻想,倒颇有与今日地球的样子相合之处。邹衍的另一套学说,就是五德终始说。五德,即是五行,他觉得历史的演变,并不复杂,只是一种气运的循环,只要晓得过去,将来即可推知。这个循环的系统是按照五行的顺序,五行是有生克的关系的,生就是由甲生出乙,克便是甲可以胜过乙,相克的顺序如下: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木→土→水→火→金→木……)如此循环下去,成为一只轮子。凡某皇帝,必具有五德中的一德,而且一定有自然现象来配合的,这就叫做符应,例如黄帝时,有黄龙出土,土是黄的,故是土德。夏禹王时,草木冬天不凋,便是木德。……根据邹衍的说法,自古历史只有黄帝——夏禹——商汤——周文王——这四朝,亦即是土←木←金←火←?四德,事实上历史的轮子还没有转足一周呢。自然,下面一代,该当是水德。
二
战国末年,五行学说是非常有力量的,许多学者或政治家的著作里,都提到它,如《吕氏春秋》,甚至于春秋时代的管子,(可能是后代附进去的)他们不但用它解释万物的构成,同时把许多抽象的观念,也派到五行中去,邹衍的五行循环论(史记中称为五德终始说)不过是其一端罢了。试把五行配合各事,列为一表:
时 | 日 | 帝 | 神 | 虫 | 音 | 数 | 味 | 脏 | 性 | 事 | 色 | 谷 | 牲 | 德 | 方 |
春 | 甲乙 | 太暤 | 勾芒 | 鳞 | 角 | 八 | 酸 | 脾 | 仁 | 貌 | 青 | 麦 | 羊 | 木 | 东 |
夏 | 丙丁 | 炎帝 | 祝融 | 羽 | 徵 | 七 | 苦 | 肺 | 礼 | 视 | 赤 | 菽 | 鸡 | 火 | 南 |
中 | 戊己 | 黄帝 | 后土 | 倮 | 宫 | 五 | 甘 | 心 | 信 | 思 | 黄 | 稷 | 牛 | 土 | 中 |
秋 | 庚辛 | 少昊 | 蓐收 | 毛 | 商 | 九 | 辛 | 肝 | 义 | 言 | 白 | 麻 | 犬 | 金 | 西 |
冬 | 壬癸 | 颛顼 | 玄冥 | 介 | 羽 | 六 | 咸 | 肾 | 智 | 听 | 黑 | 黍 | 彘 | 水 | 北 |
看了这个表,我们就知道有许多是硬凑上去的,譬如春夏秋冬四季要加多一个,而一至九的数字则去掉四个,不过为了把一切现象都归纳到这五种元素之中罢了。
秦始皇正在这种乌烟瘴气的思想中统一了天下,故按史书所记,他是自称水德的,颜色以黑为尚,朝衣朝冠全是黑色,数字以六为尚,什么东西都以六及六的倍数为准,譬如,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后来又扩充为四十八郡。至于符应,据说早在秦文公的时候,已经见过一条黑龙,这便是上帝命秦为天子的记号了。
秦始皇仅仅作了十五年统一天子就死在出巡的路上了,因为秦的政治太苛酷,激起人民反抗,不久,沛郡的刘邦打平群雄,建立了大汉帝国。照例,皇帝一登基,先得搞清了自己到底是什么“德”,——五行中的哪一行。始而,刘邦因为自己乃是平民出身,对于作皇帝的事,并不内行,一切全仿效秦国的样子,原封不动,关于“受命”的事,也继承着秦国,秦的年代既很短,汉不妨接着他的水德往下作。于是,所有服制、数目,全与秦国相同,绝无改变。到刘邦死后,忽然有些儒生觉得不够味,为什么改朝换代了,还是那些旧东西?按照邹衍的循环律,汉代秦是土克水,该当是土德的,颜色该尚黄,数字当尚五。而且汉文帝十五年,居然有黄龙在成纪(今甘肃)出现,这不是土德的符应吗?实在应该立即改革制度,可惜此时的皇帝是信奉道家的无为之说的,不愿意找麻烦,所以尽管有人提倡,也没有实行。文帝死后,景帝继立,景帝之后,便是史书中占重要篇幅的武帝,他是个野心极大的人,一面向外族——匈奴、西域不停的进攻,一面又要提倡提倡文化,这种改制的玩意儿,正投合了他的好奇和夸大心理,果然在他即位后的三十六年宣布了大改革,(以前因他母亲窦太后还活着,她是无为派,反对改革,故未实行)汉朝才正式称为土德,同时公布了以正月为岁首,即是通行至最近的阴历。
不料武帝末年,因连岁作战,人民负担太重,处处表现着穷困,又加水利废弛,旱灾剥夺了人民的粮食,有些人就起而反抗政府,当时是认作土匪加以剿除的,这么一来,人心非常不安,便有人说,汉朝的气运将终,应该另有受命的皇帝来代替了。到昭帝时,居然有一位天真得可怜的儒生,名叫眭孟的,主张皇帝赶快学尧舜禅让的故事,从民间选择一个贤者,把帝位传给他,皇帝听了,大不开心,眭孟就被推出午门斩首,算是作了五行循环论下的牺牲者。从此直到西汉末年,约有一百年间,时时有人出来主张更新运命,他们说,虽然汉朝的运气完了,但上帝可以命他再受命,即是作生意的“重张开幕大减价”的意思,汉哀帝时曾实行了一下子,公布再受命,大赦罪犯,不久,又因主张这套办法的人,与旧日当权的人冲突,也弄得半途而废。总结起来西汉二百多年中,始而是水德,继而又土德,简直有点缠不清。
三
与“五行循环论”——即五德终始说——同时存在的一种迷信,还有“天人一致说”,原来古代人对于自然界的变异,如日月食,大旱,陨星,地震,或是有了五彩云霞,风调雨顺的好现象等,始则感到惊异,继而便要求解释这现象的由来。他们既缺乏科学知识,又在头脑里早就装满鬼神的观念,把人间的组织和制度全反映到鬼神的国里去,人间有帝王,有法令,有奖惩,神国也一样,那么,灾异现象就是神对人的惩罚,祥瑞现象就是神对人的夸奖,全看人类,特别是帝王的行为而定。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便知道帝王受命(受神的命)为什么必须有符应,而老百姓为什么那样看重符应和灾异了。同时,假使有野心家想满足领袖欲,也必须先制造这些把戏。
西汉的皇帝传到哀帝平帝,国家政治已是乱七八糟,不成体统。平帝即位时才九岁政权完全在外戚王莽手里。王莽的姑母是元帝的皇后,元帝死,成帝立,成帝死,哀帝立,王氏一家始终很有权势。王莽虽是贵族,但很喜欢读书,又没有公子哥儿习气,对人极客气礼貌,读书人都高兴和他往来,因此声誉甚好,汉成帝时,他已经作大司马了,(全国军事首长)哀帝时,封为“新都侯”,他愈加谦恭和气,名誉也愈高。平帝时,忽然有益州的蛮夷(四川边境的苗傜)来进贡,声称他们国里这几年风调雨顺,一定是中国出了圣人,故前来朝贡。这里所说的圣人,自然不是九岁的平帝,而是指辅政大臣王莽。原来根据汉朝人对古史的说法,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即位时,也是年岁很小,由他叔父周公秉政,周公制礼作乐,有圣人之德,天下太平,便有南方蛮夷前来进贡,说中国出了圣人,王莽的把戏,完全是模仿周公,他自己是隐然以周公自居了。王太后见自己的侄儿这样有本事,便封他为“安汉公”。
从此祥瑞可就多了,五年之中,出了七百多件,全应在王莽身上,王莽当下把他的理想制度全实行起来,这些新制度,是根据了《周礼》的,相传也是周公所作。(这问题以后再谈)不久,他又发动了四十多万人上书,请求王莽为皇帝,这是和袁世凯的御制国民大会作用一样的,这“民意”表现的结果,平帝在十四岁上就夭折了,当然,其死亡有着今日所谓“失踪”同样的意义。
王莽立了一个更幼小的宗室为皇帝,即孺子婴,仅仅二岁,这样他就更可以操纵一切。当时有人报告说,某家掘井,发现一块石碑,上刻“告安汉公莽为皇帝”,于是群臣请求太后,不要违了天意,王莽还假惺惺,只肯作摄皇帝,意即暂时代理,等皇帝大了,再归还政权,这也是依照周公辅成王的故事。
王莽发表了他的家谱,称为“自本”,说他乃是黄帝之后,黄帝八世孙是舜,受尧的禅让而为皇帝;舜王的后代即是战国时篡了齐国的大夫田氏,秦灭六国,项羽起兵反抗,田氏也在齐独立,后来被韩信打平,人民因他们曾为齐王,称他们家为“王家”,这王家便是王莽的祖先,从那时起,他们不再姓田,而一直姓王了。这篇家谱,我们不能保证其全是假造,但把黄帝和舜拉到一起,则是天大的谎言,因我们分明知道这两位人王全是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其历史是靠不住的。
不知是什么人玩的把戏,——有人说是当时的经学大师,而又是王莽的亲信刘歆干的,把从古相传的一部分国史书,左传里,插进去一些怪说,便是刘邦的祖宗的故事。刘邦是平民出身,他的祖宗本是无名无字的,史记里只称他父亲为太公,意即老太爷,母亲为刘媪,意即刘老太太。可是到了王莽之时,左传中忽然有了两三段故事,提到刘氏的祖先。按照故事的说法,刘氏的远祖是尧,其后代有一叫刘果的,会养龙,曾给夏王孔甲育龙,有一天,死了一条龙,他烹了给夏王吃,吃得很香美,不料夏王会记起这龙来,命他去找,他畏罪逃走,许多年后就在春秋时的晋国作了官,即是范氏,范氏之一支,后来到秦国去,又搬家到魏,即是刘邦的祖宗了。说来说去,其目的只有一个:证明刘邦是尧之后而已,尧把天下禅让给舜,现在尧的后人自然也该把天下让给舜的后人——王莽,因为尧的后人气运已经不行了。
四
现在又要返到五行上来,光是证明尧后舜后还不行,必得再与五德终始之说相合,这“公式”才算都给证实,天下也就毫无疑问的该王莽来坐。从前五行的关系,王莽只说到相克,而不曾说相生的公式,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循环不止,这说法若拿来解释历史循环,比相克之说更妙,因一个现任的皇帝,总不愿意下一代有人来克他的,相生呢,好像是极自然的事,没什么关系的;而且,像汤伐桀,武王伐纣那种来夺取政权的方式,固然可以拿相克的式子来代表,若是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这和平的授受政权,似乎不该以相克的式子来代表,而当用相生的。
黄帝是土德,这是邹衍说过的,其后代舜也该是土德,王莽是舜后,自然也是土德。土德乃火德所生,准此,汉朝该当是火德,可是前面业已说过,汉初自称水德,后来按相克公式,又称土德,无论如何,没有火德之说,这谎必须另想方法来圆。
我们看史记的高帝本纪,有刘邦斩蛇的故事,在民间这故事也很流行,岂知这是司马迁以后故意编造了插入的。照故事所讲,刘邦有一天在山中走路,遇一大蛇当道,拔剑斩之,斩后,忽有一老太太在路上大哭说,“我的儿子是白帝子,现在为赤帝之子所斩!”有人听了,告诉刘邦,刘邦才知自己来头非凡,遂起兵抗秦。这里所说的赤帝,照前面的表来看,就指着火德,而白帝呢,却又是金德,白帝子,象征秦始皇,始皇自称水德,于是又有了漏洞。不妨,我们的历史家另有妙计,他们说,秦的年代很短,算不得正统,只算是“闰统”,好像闰年里的闰月似的。汉的系统是直接继承了周的,汉的祖先尧是火德,汉也是火德,木能生火,周便该是木德。这就又与邹衍的周是火德难合,弄来弄去,为了王莽一个人的关系,终于不得不把古史的系统重新排过了。反正古史从战国时候起,已是越穿越多,越传越乱,索兴整理一下也不错。
按照新系统,把很多古史传说里的帝王都坐实了,而且全是按照五行相生的次序产生的,他们的说法,可以排成下面的表:
木 1 太昊伏羲氏 6帝喾高辛氏 11周
闰统 共工氏 帝挚 秦
火 2炎帝神农氏 7帝尧陶唐氏 21汉
土 3黄帝轩辕氏 8帝舜有虞氏 31新(王莽的国号)
金 4少昊金天氏 9伯禹夏后氏
水 5颛顼高阳氏 10商
这里我们很显然的可以看出,一切排列全是以王莽为中心的。神农——尧——汉的火德,和黄帝——舜——新的土德是绝对不能破坏和否认的。为了排成这个系统,才煞费心机的把传说中许多帝王给他们重排座次,其中如炎帝和神农,在传说中本是二人,可是为了把神农排成火德,就利用炎帝的称号,而捏合为一了。那些“××氏”的字样,则根据一种叫做“五帝德”的古史,里面不过这样说:“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曰高阳。……”他们为了陪衬炎帝神农氏,就这么同样的改成××氏。(五帝德的话,也是一种假造,本不足信的。)而秦国的闰统呢,也找到两个相同的帝王来陪他。
邹衍时,五德尚未循环一周,到此时,竟已延长到循环三周了!古史拉长的程度,真正可惊。从此,王莽名正言顺的坐上土德的宝座,而我们的历朝史书,也便大书特书的写着:“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了。
历史的谎言,至此成为历史的真实,我们能不骇异于五行的戏法吗?
(原载《中学生》第210期。许宗褀先生提供。黄恽先生整理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