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学学制问题
再论中学学制问题
潜之
笔者前曾在本报为文倡议改革中学学制,仍恢复中学四年大学预科二年办法,此事在五中全会列入议案,且经郑重探讨,已获通过,似不必更为论列。顷以青岛市青岩先生对拙议有所商榷,夫兹事关系国家教育前途者至巨,且真理亦以讨论而显现,故不避烦琐,再伸管见。
青岩先生之论点共分五层:一、初中简易,设备易于普及。初中学生无独立谋生之能力,不系于学制,而系于办理之是否得人,与国家政治之是否入轨道。大学预科,民元规定为三年,故现行三三制高中犹较省一年。二、初中为小学升高中或职业师范等校之桥梁,在此时期可以鉴别学生之兴趣才力,且小学毕业亦可升入初级职校或简师,而职校与简师之负担是否较为减轻,尚有问题。三、中学目标,除知识外,尤重生活与人格之训练,大学预科未见其适宜。四、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乃大学未能顾及中学学生程度之故。五、中学多属私立,故国家教育经费无大影响,似不必斤斤于学制之改革,兹分论之:
一、初中之易于设置,诚为事实,然县立中学,在学制改革之前已不少。且考查全国公立中学校统计数字,民元为三一九校,民四为三八五校,民十四为四0四校,至十八年始增为七九五校(全国教育年鉴)。十四年学制已改,而全国校数,较之十年前不过增廿校。十八年骤增者,以北伐成功,使旧社会对学校不甚重视之观念一变,于是各县中学始大量增置,则吾人了约略肯定曰:校数之增,系于政治与人民观念之变迁。政治有办法,则款易筹措;心理改变,则事易举办。假定学制未改,十八年以后学校之增,亦不致有何问题。且今后之有县立初中者,略加充实,即可成一完善之中学,较昔之多数县中毕业,因无处投考高中而彷徨失所者,不其愈乎?近二十年来私立中学日见其多,其中成绩较佳者固不尠。然投机取巧,如上海所谓“学店”者更多,名利双收,宜其风起而云涌,农村子弟,于初中卒业而未能升入较好高中者,纷纷投入此等“学店”,徒混资格,不求实学,为害社会,莫此为甚。青岩先生第五点所提之私中多而公立少,与国家教育经费无关系云云,殊不知此正坐教育制度不善之弊,而宜立加改良者也。制度为一事,办理为一事,固矣,然办理不善,所害者一校一县一省耳,制度不善犹之方法未当,即有努力之心,终乏指臂之效。初中三年,课程繁夥,自来论者,多以为病,(陈衡哲曾著《救救孩子吧》一文于大公报,即论此事。)而中学既以全部生活知识为标的,似又缺一不可,乃至高中,课程多取单元制,反复讲授,学生兴趣都失。譬如史地,在初中所讲为中国一单元,世界一单元,高中仍是此两单元,在初中时感其难,在高中时则厌其复,于是学生虽两度学习,而史地知识竟懵然无所得,则何若简赅扼要,循序进行之易于领略耶?将初中课程,略加详而伸展一年期限,实恰到好处。至大学预科则文理分组,各就所长,所谓鉴别时期,在此而不在彼矣。进高中文理不分,并不按初中之鉴别结果,各适其性。譬之数学,大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凡不升入理科者,未尝不可减少时数,而高中不顾也。论者每言提高学生科学程度,然学生之夙不相近者,转以为苦。昔在四二制中学时代,有分组办法,今兹取消,遂束手乏策,实亦缘设备经费诸问题,以高中力量,无从设法,固不能专责教育当局。吾人之意,中学既重在生活基础知识,此知识范围,三年觉其短,六年又感其冗长重复,则斟酌损益,四年适得其中,不升学者,兼可缩短年限,经济支出,根据事实,有如此者,非贸然主张可比也。
二、以初中为鉴别时期之非,前条已略言之。青岩先生又举由小学至中学变化太骤,有初中为之缓冲,在学习心理上可得若干便利。实则今之初中,与小学仍是两个阶段,缓冲云云,等之无有。以授课时数言,初中为每周三十四、五小时,高中反为三十二三小时,即课程种类,亦不见其少,何以证明初中足资缓冲乎?无论何事,自甲段至乙段,即由渐而进,亦必有一分界点,唯物论者所谓由渐而突是也。学习者,正所以适应新环境。若如青岩先生所云自高中至大学,课程管理不同之处甚多,且非年正当身心发育时期,似又变化太遽,究当以何为缓冲欤?设以青岩先生之理论衡之,则吾人谓大学预科为其间之缓冲,亦无不可。然吾人所以不持是论者,课程之编定,当然须循序而进,不应使学习者感到躐等,初不必另留段落以作缓冲,徒浪费时日也。至小学毕业亦可升入初级职业(按:当为职校)或简师,个人并不反对,因学制变革后,乡师与初职仍为与中学并行之制。惟完全师范学校,关系师资者至巨,按高中师范科办法,初中卒业,升入师范,所受专业训练,仅得三载,其间教育课程猥多,是否真能咀嚼消化,以为世用,殊成问题,此则由现行中学制而牵连及于师资教育,将来应如何改革,恐须专家讨论。拙见以为师范自师范,中学自中学,应自初中起即分道扬镳。且师范应加长年限,仍为六年,庶训练充实,对于下一代国民,有无穷裨益。同时师范生在校,必受官费待遇,出校后,必有服务机会,然后对于欲升学者,加以限制,则优良之小学师资始可保留而不至涣散焉。
三、晚近学校训练,惩于前者嚣张之失计,已逐渐改为严格,即大学亦不稍放纵。中学训练目标,虽为整个的,然在过去事实,初中尚好,高中渐坏,至大学而益坏!以言桥梁,高中诚堪为堕落之桥梁,曷胜可叹!有高中之狂躁,而后有大学之恣纵。今欲改革学生生活,非全面下手不可,固非专由中学从事所能办。大学预科教师,不能领导学生生活,是大学预科教师止未能尽责,而非预科本身之不是,犹之青岩先生谓初中不善,乃办理不善,非制度不善也。在今日训练青年,只能以青年为单位,不宜因大中小而有所轩轾,国人积习,年级愈高,性愈傲放,则训练方面益宜从严。日本高等学校大学校固未有不服从纪律者,今日大学生之顽恶无状,皆美国式大学生导之耳。青年训练,既已走入新途径,则所谓大学不能改善学生生活云云,已不必论。
四、历年大学试题,程度虽高,终不能十分超出中学生常识范围之外,且答案水准,总有一客观标准,凡离题太远者,无论如何,不能原谅。而近来中学生之答案,诚有出乎意想之外者。初中时未植基础,高中时优游岁月,师保叩而不鸣,学生怠而不进。进大学有预科,已先对升学者加以初步甄别,务使大学教育,能陶育真正人材,不致滥竽充数,大学生徒为社会之蠹。若谓大学入学考试,宜顾及现行中学课程标准,以历届大学入学试题观之,或尚不如高中标准之高,即以昔日之会考制度言,可谓完全切合中学程度,然亦不及格者滔滔皆是,又岂标准之误乎?吾人宁谓中学科目多而寡当,学生未能领略,始有考大学之失败,而不能因大学不易考试,遂谓大学为不是。盖即退一万步言,大学悬的较高,中学课程自宜设法提高,以切合专门研究之步骤,固不应江河日下,使大学亦受其影响也。
五、国家教育经费,不能因有私中而不自节省或增加,私中对于教育事业,功罪参半,前已述及。高中取消后,可利用原有经费,多招普通中学班次,使国民知识普遍提高,唯大学预科,则专为有志趣有天才肯努力之青年而设,不妨汰芜存精,以收育才之果,此一张一弛,互相调剂之道,正足补昔日之失。若私立中学,拙见其动机不纯办理不善者,大可乘此机会,加以调整,或迳收归官办,亦未尝非建设期间整顿之一端也。质之贤者,以为如何?
(一月廿四日《中报》)《真知学报》1943年3卷1期转载
(黄恽先生录入。文韬先生提供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