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法》在大陆出版
《缘法》在大陆出版
纪果庵先生的散文选集《缘法》近日由大陆海豚出版社出版。这本文集由纪英楠先生和黄恽先生选编,是继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再版《两都集》后第一次在大陆出版纪果庵先生的著作。
出版说明
纪果庵(1909—1965)散文作家,历史学家。原名纪国宣,曾用名纪庸,河北省蓟县(现属天津市)人,1933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曾先后在河北省宣化师范学校、滦县师范学校和南京伪中央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执教于上海中国女中。1948年经顾颉刚先生介 绍到苏州的社会教育学院代其授课,暑假后顾辞职赴京工作,纪继顾职,被聘为该校教授。1950年后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教授,并曾担任教务处副主任、语文系 主任。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任苏州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中国史教研室主任,主讲《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等课程,并应同学要求,开设《诗词格 律》、《文史工具书》等选修课,深受学生欢迎。
纪果庵自1935年起就在《宇宙风》(林语堂主编)、《人间世》、《中流》、《文化建设》、《文学》等杂志发表散文 和纪实性文章,并根据自己的见闻和调查研究撰写了《察哈尔与绥远》一书(1937年上海文化建设月刊社出版),是研究内蒙古近代史的重要资料。40年代是 其写作的旺盛时期,有大量散文发表在当时上海的《古今》、《风雨谈》、《天地》诸刊物,内容主要为历史掌故、风土人情、怀旧抒情,风格冲淡平和而略带忧 郁,也有对社会和政治黑暗的谴责,是沦陷区知名的作家之一,与散文家金性尧(笔名文载道)先生齐名,有“南金北纪”之称。1944年出版了散文选集《两都 集》,后被收入辽宁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万有文库第4辑中(2000年1月出版)。1948年后,主要结合教学作文史研究,在《国文月刊》(朱自清、叶圣陶 等编辑)等杂志发表过一些学术性文章;并参加的《中国历史小丛书》(顾颉刚主编)的工作,撰写了其中的16种。在江苏师范学院工作期间,集中研究明清之际 苏南纺织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并有重要发现,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过部分成果,但精心收集的大量资料和已写成的专著在“文革”中全部被毁。 在此期间仅发表过极少的散文,如刊登在江苏省《雨花》杂志的〈记苏州的园林〉(已收入江苏人民出版社的《1949—1979江苏散文选》)。
《缘法》选入纪果庵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所作散文十一篇,均为其生前所未编集者。从中不仅可以领略纪果庵散文的风格, 也可以窥知当年沦陷区作家的生活、创作和交往,当能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
编后记
纪英楠
我的父亲纪果庵先生去世已经近五十年了,自从我十七岁北上求学到他离世的十五年中,和父亲只有几次寒暑假时的短暂聚 首,却一直没有深谈,在他最困难、最痛苦的时候没能给他慰藉与支持;所以,几十年来,每当想起父亲,除了思念和悲伤之外,总伴随着一份难以抹去的愧疚,能 为他的散文选作些说明,也是一点弥补吧。
父亲中学毕业后,没有按家里的要求回乡继承家业而坚持读大学,我的祖父母一怒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只好放弃了一心向往的北京大学而就读于免费而且供应三餐的北京师范大学。然而除了填饱自己的肚子还要解决夫妻二人的衣食住行,所以父亲不得不同时在东城的孔德学校和位于西城的翊教女中教课,在东、西城奔走之间挤时间读书听课。靠一些大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勤学苦读,他在艰辛的生活中完成了学业,在文、史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段生活在他的〈怀孔德〉、〈缘法〉中有生动的描述,在〈师友忆记〉中也记述了他曾经受教的几位大师的风采。毕业后,经过一段失业和求职的艰难时日, 生活一旦稳定下来,他就开始了写作和投稿,他的文章在当时颇有名气的《宇宙风》(林语堂先生主编)、《中流》等杂志得以刊登,可以想象这给予一个当时只有 二十六七岁的青年的是何等的欣喜与激励,他一发而不可止,写作成了他终身的爱好与乐趣。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没有什么嗜好,他的业余活动主要是读书、买书和写作。母亲曾和我回忆起那段时光,说她最惬意的事就是劳累一天后的晚间,倚枕读一会自己喜欢的小说,然后在父亲笔耕的沙沙声中慢慢入睡。则写作不仅让父亲 在其中找到自己、抒发胸臆,也已是他们生活中的一种温馨了。
可能是有感于他自己生活的艰辛和工作中的不愉快,父亲希望我读理工科,我也这样做了,所以,对于文学我完全是门外汉,关于他的文章,我只能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和对他有一定了解的亲人说说自己的感受。我觉得,他的文章最基本的特点是真诚,无论是叙述经历、剖析自己还是议论抒情,他写的都是真实的自己。同时可能是由于自己的经历、性格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于真诚中又往往带有一种忧郁、惆怅甚至伤感;文章的基调是温和、平淡的,但也有对社会和人情中的丑恶的谴责。有的评论说“纪果庵持久不变的自我菲薄也反映了他谦卑、纯朴和诚实的品质,而他谴责的社会所缺少的正是这种品质。”(《被冷落的缪斯》 Edward M. Gunn 著,张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版)。
这本《缘法》选入的父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作品,以记述师长和前辈风采、怀念友人、感念有情缘分之作为主,相信读者能从中感受父亲当年的写作生活和文坛交 游。
父亲的文章多数散见于民国期间的报刊杂志,多亏黄恽先生和蔡登山先生的热心帮助,才收集到他的多篇遗文。二位先生原来和我们并不相识,只是喜欢他的文章, 就不辞辛苦,鼎力相助,还转托了他们朋友帮忙,在此一并致谢,这也是缘法吧。
感谢海豚书馆的主编和编辑,使我父亲的文章有机会和读者见面。
纪英楠 2011
目录
- 怀孔德
- 篁轩记
- 知己篇
- 怀PH
- 跋《寄花溪》
- 缘法
- 知堂先生南来印象追记
- 师友忆记
- 海上纪行
- 我所知道的陶亢德
- 沈启无印象
- 编后记